1.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除毛发和牙齿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2. 结核病的传染源来自哪里?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研究表明,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一年将传染10~15个健康人,在人群密集、拥挤、通风不畅等环境下,将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3.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4.哪些人容易得结核病?
一个人是否容易患结核病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侵入人体的结核菌数量和毒力;二是人体的抵抗力。以下人群容易患结核病:
①儿童、青少年、妊娠或生产后妇女、老年人等人群抵抗力弱;
②患有糖尿病、矽肺、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抵抗力低,容易发生结核病;
③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人;
④生活过度紧张或疲劳过度,生活不规律等也易发生结核病;
⑤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严重感染结核菌的人。
5.肺结核患者能治好吗?
新发现的肺结核患者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后,疗程一般为6—8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可被治愈。如果不按时服药、不完成疗程,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疗程会延长且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6.如何预防结核病?
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减少传染性;
②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
④房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⑤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
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7. 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要尽早开展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树立信心;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需佩戴口罩。
8. 学生确诊肺结核后应怎么办?
确诊肺结核后,应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同时应尽快告知班主任或校医务室/医院,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尽快接受筛查。不应向学校隐瞒病情带病上课,或不向医疗机构如实说明学生身份和学校信息。
如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肺结核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需依法承担责任。
9.学生确诊肺结核是否需要休学?
学生确诊肺结核后,需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正规的治疗,治疗期间根据医生开具的休学证明办理休学手续,休学时间至少4个月半,经规范治疗病情好转或完成疗程后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医生开具的复学证明方可返校复学。在校治疗的病例,实行属地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学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程督导治疗管理。
10.卡介苗是什么?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后可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等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具有明显的效果。新生儿要在出生后尽早完成卡介苗的预防接种,若因各类原因未能及时接种,不满3个月的宝宝可以直接补种,3个月到3岁以内,需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阴性便可补种,4岁及以上不再补种。
相关附件: